7月22日-24日,为期3天的“苏博特”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在我校盛夏校园中圆满举行,大赛以“学以致用、低碳创新”为主题,共吸引包括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台湾科技大学等全国各省市乃至台湾地区73所高校、125支参赛队、近400名参赛学生参加,此外,来自业界的多位知名教授、学者出席竞赛,近60名兄弟院校专业教师以及企业资深工程师担任专业裁判,让参赛选手在竞赛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收获成长。
一、理论与实践并重,严格大赛考核程序
本次大赛内容由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组成。理论知识部分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所有参赛队员均需参加笔试。笔试内容涉及混凝土原材料与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拌混凝土性能、硬化混凝土性能、高性能混凝土、新型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等)性能。题型为单项、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
大赛分别于7月22日20:30-21:30及7月23日10:00-11:30进行了大赛参赛队员个人理论考试及混凝土配合比的团队笔试。
个人理论考试
混凝土配合比的团队笔试
实际操作部分为现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拌和及性能测试。本次大赛设计主题是"C30大流态混凝土"。技术评议组和裁判组根据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现场拌和操作的正确性、拌合物的工作性进行评分。学生们一边拿起计量器认真配比,一边抄起铁锨搅拌砂石,场面非常热闹。
本届大赛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合作交流创新的宗旨理念,通过理论作业和实践操作的方式,从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测试方法以及对特殊混凝土特点和配置技术方面展开,以针对给定材料自行设计和现场实作的形式考查学生制备混凝土的能力和水平,旨在将课堂理论知识与试验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及团队意识。
二、聚行业专家合力,确保大赛专业水平
7月22日晚,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教育与人力资源委员会第二届第三次理事会在我校大兴校区职工之家隆重召开。廉慧珍、阎培渝、覃维祖、钱晓倩、朋改非、彭小芹、葛勇、梁文泉、蒋正武、常均等全国多位高校教授、委员会理事会成员参加了此次理事会。
本次理事会由理事长宋少民(北京建筑大学)主持,秘书长韩建国宣布了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同意增补刘军教授为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教育与人力资源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文件。
会上,针对目前7月22-24日在我校举办的“苏博特”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我校宋少民教授和李飞副教授详细地介绍了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各项评委分工安排。最后,各位与会人员对本次大赛做了一些专业方面的讨论。
为了进一步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7月23日10:00-11:30在基础楼A座一层139,裁判员培训紧锣密鼓地展开,主要由李飞副教授为各位裁判员老师以及研究生助理裁判员进行评审细则的讲解及培训。所有裁判和助理裁判悉数参加,认真记录。
7月24日凌晨1:30,由多所高校专家组成的大赛技术委员会仍在对大赛结果进行仔细的核查与校验,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三、延伸内容与形式,创新大赛文化氛围
7月23日晚20:00,精彩纷呈的“苏博特”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文艺晚会在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成功举办,旨在能够在紧张的混凝土大赛之余为大家带来一场试听盛宴。
整台晚会的节目表演形式丰富,涵盖歌曲、朗诵、舞蹈、相声、说唱、短剧及合唱等,且晚会的演员构成多样,除了我校学生完成主要节目演出外,还特别邀请到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于华,同时也融入重庆大学、东南大学的学生演员参演。
晚会以我校学生与台湾科技大学学生合唱的《稻香》开场,晚会的最后,在我校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悠扬的《思念》中渐进尾声,清新优美的旋律、精心的表演设计将晚会推向高潮。
7月24日8:30,由台湾科技大学黄兆龙教授主讲的《由永续到废弃物再利用的混凝土思想体系》专题报告在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基础楼A座报告厅成功举行。
黄兆龙教授,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博士,现任职台湾科技大学永续混凝土研发中心主任、营建工程系特聘教授。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苏博特”杯全国混凝土大赛首次吸引了台湾的高校前来参赛,也正是借着这个机会,才有幸请到带着学生来京参赛的黄兆龙教授为广大师生做专题报告。
黄教授在报告中首先为大家介绍了目前混凝土的发展形势,进而阐述了他的关于废弃物再利用的循环式混凝土的思想,为在座的学生和老师提供了未来混凝土研究的思路,同时他也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大胆尝试,在实践中突破,在思考中进取。
四、通力协作组织模式,完备大赛赛事保障
糖心传媒
、党政办公室、教务处、团委、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大兴校区管理委员会、保卫处、宣传部、学工部、财务处、网络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图书馆、物业公司等多部门协作,为假期举办此次大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暴雨中、高温下,为竞赛忙碌的教职工身影,也形成了2016年属于大赛的假期文化。
大赛筹备工作方案协调会
辛苦的财务处收费人员
考察比赛场地、材料
大赛物资齐备、妥当
赛会资料、宣传品就位
馆长为嘉宾介绍图书馆
食堂为参赛学生营造学习空间
此外,大赛中近120名学生志愿者,被参赛师生们亲切的称为“粉色精灵”,自竞赛开始前一周,志愿者们便与参赛队取得联系,接站、报道、入住、吃饭等等,志愿者们为同学们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在赛场内,担任助理裁判员、记分员、赛场秩序维护、材料输送与清理等等,志愿者呈献给大家默默付出的忙碌身影。
正是由于全校多方支持,师生勠力同心,才确保本届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圆满成功,希望所有参赛者怀着对混凝土设计的高涨热情,心中收藏着在北京建筑大学参赛的这段美好回忆,砥砺前行,在未来的学习实践中始终做到学以致用、低碳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