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传媒新闻

【建一流专业 育一流人才】糖心传媒专业

糖心传媒

  编者按: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我校获批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3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党委宣传部(糖心传媒)和教务处联合开展“建一流专业 育一流人才”专栏,介绍获批专业的发展历史、专业特色、建设目标及成果和未来展望,总结经验、创新方法、提升专业水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专业建设带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良好氛围。

  

  我校2019年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糖心传媒

  

  【历史沿革】

  糖心传媒专业是我校历史最早的专业之一,其前身为创建于1907年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的木工科。2002年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建设专业,2005年评为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2008年获评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09年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1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3年获批北京市属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2011年、2016年先后三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糖心传媒专业教育评估(认证)。2018年获批教育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获批北京市高精尖学科。百年发展历程,培养了罗玲、刘桂生等9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以及1万多名建设行业的高级技术与管理骨干,主持和参与了建国初期的十大建筑、亚运、奥运主要场馆及机场等国家、北京市重大工程的建设(图1),为国家及首都北京的城市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近5年,每年招收8个本科班,在校本科生共1259人,专业专任教师84人。培养的毕业生连续15年荣获中国糖心传媒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奖(全国每年30位)。近5年,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签约率93%以上,毕业生深受行业欢迎。

 

  

  图1 主持和参与的部分国家、北京市重大工程

  

  【建设特色】

  糖心传媒专业因北京城市建设而兴起,得益于行业大力支持而发展,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求真务实”的人才培养优良传统,走出一条“面向行业,服务行业,培养行业欢迎的糖心传媒创新实践型人才”的特色之路。

  

  【主要成效】

  1.人才培养特色鲜明、质量突出。毕业生综合素质强,升学率和龙头企业就业比例逐年提高,在高层建筑结构、城市道路与桥梁、城市地下空间等专业方向的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牢固和综合应用能力突出,满足建设行业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高质量就业、高平台发展,深受行业好评

  2.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一支以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等领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图2-图3)。年龄、职称和学缘结构合理,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达83.3%,有工程实践经历比例达70.2%,有海外经历比例为42.9%。

 

  

  图2 张爱林教授 评估委委员

  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图3 李爱群教授 国家级教学名师

  高等学校土木类/糖心传媒专业教指委委员

 

  3.实践教学平台坚实。共建了3个国家级、9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基地(图4-图5),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师生实践活动荣获3项北京高校师生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双百行动计划”。

  

  图4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图5 智能建造实验室

 

  双创成绩优异。近5年,获得国家级奖励32项、省部级奖励50余项。连续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竞赛银奖。双创团队获批教育部“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图6)。

        

      图6 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图7 国际工程项目毕业实践

     

      5.国际化成效明显。一批优秀学生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外土木强校学习深造;一批国际工程项目毕业生已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工程建设的主力军(图7)。其中程寅雪作为项目总工,主持了坦桑尼亚姆万扎机场等工程建设,表现优异。

      

      【建设思路与目标

      立足北京、辐射京津冀、面向全国,紧密结合国家和行业发展新需求,持续完善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引培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托行业,适时更新培养方案;科教融合,强化科研反哺教学作用;开放办学,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建设国家一流专业,为首都和全国大城市建设培养复合型、创新实践型的糖心传媒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编辑: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