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的开凿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历史,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2016年云冈石窟借助本地化的全域旅游互联网企业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全域旅游生态圈。为使这些时时刻刻面临着自然侵蚀、风化破坏危险的珍贵文化遗产永续传承,使优秀的中华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播,3D石窟复制关键技术应运而生。
糖心传媒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8名学生,在专业教师李飞老师的指导下,孟庆东老师带领下成立石窟复制饰面层耐候性研究团队,并以此为依托成立“石窟复制饰面层耐候性”实践团,前往山东省青岛市开展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本次社会实践除了参观落户于青岛市城市传媒广场的全国首创3D打印云岗石窟复制品外,根据青岛城市特色,实践团还添加了建筑群参观、高校交流、红色教育等实践模块,丰富实践内容。
在本次实践的前期,实践团在青岛的老城区开展活动。结合本专业知识与高校交流,进行红色教育。实践团先后来到了太平山南麓建筑群、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市规划展览馆等地进行参观学习。
高校走访,感受学苑氛围
在青岛理工大学(市北校区),实践团成员与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长一起参观了图书馆、建筑专业学院楼和土建工程实验楼。实践团成员在图书馆时看到三大校区的沙盘模型时,同学们对三座风格迥异的校园建筑所吸引。在建筑专业学院楼参观时,看见同学一个个精美建筑模型时,发现无论是大体还是细节都处理的十分精细,让实践团成员心生敬意。一进入土建工程实验楼,团队成员便发现还有不少同学利用暑期时间学习、实验,他们那种认真的工作态度也是值得实践团学习的。之后,实践团成员还有幸参观了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我们被那里浓厚的学术氛围所深深吸引。同学们还体验到当地学校食堂的可口饭菜以及午后校园里的休闲时光。
实地参观,了解城市发展
在太平山南麓建筑群,实践团利用材料专业的角度对房屋整体和局部的构造进行分析。而大家最感兴趣的是建筑材料的使用。大家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和观察,发现很多的房屋材料都是就地取材。还有很多建筑也是不断的翻新,节处使用新型建材,令同学们叹为观止。
在青岛市规划展览馆,实践团通过观看展板、沙盘、视频资料等诸多方式,学习青岛老城区的改变和青岛新城的建设以及对了解过去各个时间段青岛的规划进程。经过学习,团队成员冯若迅表示:“我们作为城市将来建设者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将自己生活的城市建设发展成为更加繁荣富强的都市。”
牢记历史,开展红色教育
在青岛老城区的最后一站,实践团成员来到青岛山炮台遗址进行参观。青岛山炮台是帝国主义侵略青岛的铁证,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这段历史不仅让人们看到青岛遭受的殖民统治,更看到了不屈的抗争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它提醒着人们落后就要挨打、贫弱就要受欺、腐败就会亡国的深刻启示和教训,提醒着后人知耻后勇,奋发向上。由于青岛山炮台遗址纪念馆正在装修,很遗憾不能近距离感受这段历史。
青岛山炮台遗址,作为殖民主义侵略青岛的历史见证,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只有牢记历史,我们才能从苦难中吸取教训。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发愤图强、力争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把祖国建设地更加繁。
在本次实践的后期,实践团离开青岛的老城区来到黄岛新区,参观云冈石窟第三窟西后室的复制品和青岛保税港区。
研究考察,紧抓专业课题
本次实践最重要的部分是对云冈石窟第三窟西后室的复制品进行参观。我校现在担任云冈石窟第十八窟复制品创作的工作,第三窟西后室的复制品是首次使用3D打印技术实现的大体量文物复制工程,所以整个实践团在参观过程中都很激动,这是唯一一个可以让团队参考借鉴的大体量的文物展品。每个实践团成员都格外认真,甚至连最细微的细节也不放过。通过本次参观我们也在第三窟西后室的复制品的展览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涂料没有涂匀、有些涂料出现向下滴落的凝固状态、没有考虑到青岛湿度问题做好防潮的措施等等。我们对此次研究进行文字、照片和视频资料的收集,有利于我校第十八窟的复制工作可以呈现出更完美的作品。实践团成员在参观后激烈研讨交流并对十八窟复制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实践团成员来到青岛保税港区进行学习和体验,就这样短短五天的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通过这短短五天的实践,每个成员都有所收获,不仅仅是在友情方面,更多的还是思想方面的提升。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然我们没有行至万里,但是,我们收获的肯定比万卷书还多。这五天虽然只是慢慢人生路上的一小段,但却是能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一个岔路口,这五天对于我们每一个实践团成员来说绝对是意义非凡。
通过这五天的实践之旅,不管是在青岛的老城区还是在黄岛新区,实践团成员都认为青岛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的水平,而青岛也已经美丽中国环保科普行动中。而我们作为一名小小城市建设者,我们有义务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组织学生到农村基层、县域城镇和城市社区,围绕节能减排、环境污染、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气候变化、资源开发、自然灾害预防等内容,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等活动,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建言献策。为加快美丽北京的建设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