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伊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轰然打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将北建大师生分隔两地。疫情隔开的是距离,隔不开是师生情。校团委特邀学校专家、教授组成“战‘疫’导师团”,把老师们的深度思考和心得体会与建大青年学子分享,把关切叮咛和温暖祝福传递给最牵挂的学生们,为青春导航,为新学期积蓄新能量!待到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校园再相见!
在武汉抗击疫情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仿照小汤山医院模式,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米,可提供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从方案设计到建成交付仅用10天。总建筑面积7万多平米,可提供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也仅仅用了2周时间。中国建造速度震惊全世界。为何能如此迅速建成投入使用?这与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发展密不可分,智能建造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华中科技大学丁烈云院士指出:“智能建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程建造融合而成的工程建造创新模式,是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不仅仅是工程建造技术的变革创新,更将从产品形态、建造方式、经营理念、市场形态以及行业管理等方面重塑建筑业。”
承揽火神山医院设计任务的中信设计院,优先选用装配式钢结构、集成房屋等新型结构形式,联合上百名设计师在线协同设计,合理优化设计了各功能分区。24小时就完成了方案设计图,60小时便交付了全部施工图,体现了中国设计师们的敬业和担当精神。施工单位采用工业化建造技术,实现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建造装配化、施工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等现代智能建造技术,引入北斗系统的精确测绘、大大提高现场测绘的作业效率;强化现场协调管理,保证千余台机械(网友亲切称为:小红、小蓝、小黄)的有序高效作业。在6000万“云监工”的监督下,医院以惊人的速度建造,各专业的协调配合,各工种间的交叉作业,各部门的信息沟通离不开智能建造技术。大数据处理、3D模型优化、数字化测绘、高效装配等智能建造新技术在两大医院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场危机必定孕育着新的机遇,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正引领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
在智能化时代来临之际,同学们一定要做到:
一、拥抱未来,拓展自己新知识领域
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无论你现在所学哪个专业,我们都要比任何时候更加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的最近发展动态。从每日疫情数据的动态变化、密切接触者的统计排查、数字社区的居民健康情况监控、到阿里“健康码”发布,每个数据变化的背后便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云处理等相关技术的支撑。同学们可以通过百度、阿里、腾讯等人工智能在线开源平台深入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相关基本知识,了解数据变化背后的基本规律。
二、谋划人生,合理规划疫情期间封闭时光
同学们一定充分利用好这段宝贵闭关修整期,认真思索自己的人生规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和生活,在保证完成学校“停课不停学”任务之余,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另外,大家一定要充分利用家居智能化设备,坚持每天锻炼,增强体魄,为战胜疫情不懈努力。尤其是封闭时间,大家一方面要完成学校体育课程的锻炼安排,另一方面也可以自主安排室内体育锻炼项目,为今后的健康工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