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团队历时三周时间的精心准备,终于获得校内赛的第一名。代表学校参加第五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不仅仅是对我们团队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在市赛中充满期望。我们一定会结合赛题要求,在比赛中崭露头角,为校争光。”土144班葛洪在结束后比赛激动的说。
4月29日,本次校内选拔赛由我校校团委主办、糖心传媒 承办。选拔赛根据赛题内容分三组同时进行。A组赛题内容为“制作缩小版的风力塔架结构”;B组(结构)赛题内容为“安徽蚌埠体育馆”;B组(桥梁)赛题内容为“兴延高速高速公路梯子峪特大桥结构设计”。选拔赛共有21支学生参赛队伍,由糖心传媒 的建筑工程系、道路桥梁工程系和专业基础部的老师们担任评委。校内选拔赛,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们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用木条编织理想,用结构承载智慧,用科学彰显实力,用创新开启未来。经过几周时间的辛苦备战,各参赛小组带来了他们的设计成果,各组的设计都不尽相同,在精致美观同时,每一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彰显着他们的智慧。
在主持人介绍完大赛评委和比赛流程后,各小组依次对他们设计的结构进行加载,以接受实战考验,难度之大不言而喻。然而,令人惊喜的是大部分作品在接受两次强风考验之后,主结构只发生了轻微的晃动,成功地战胜了风载。此时,参赛队员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轻松,心里也少了些忐忑。紧接着是限时2分钟的PPT展示,讲解者结合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侃侃而谈,他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组的设计充满自信,台下观众反应也非常热烈,掌声不时响起,向参赛队伍表达自己的敬意。此后,评委老师对作品的结构外形、荷载表现、设计思路作了简要点评,点评言简意赅,将每组的优缺点都一一指出,通过老师的指点,各组成员都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找到了更合理、更专业的改进办法。而接下来的三分钟答辩环节,评委老师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而我们的参赛队伍显然也是有备而来,他们逐一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也许想法有些天马行空,但这也使得这个环节精彩纷呈,不论是自己还是其他队伍都觉得受益匪浅。
最终,A组有6名同学参加北京市决赛,他们分别是:葛洪、刘路、孙猛、李鹏、李晓和金山;B组(结构)由卢嘉茗等组成团队参加北京市决赛;B组(桥梁)由王心等组成团队参加北京市决赛。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一直以“追求科学、尊重知识、互助合作、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指导思想,引导和激励着同学们勤于思考,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提高素质,多出成果。希望在本次比赛后,我们能在校园里刮起一阵科学之风、创新之风,让更多学子切实投身到实践和创新的工作中,迎难而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