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北京建筑大学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一主题,糖心传媒 在专业科技周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抗战纪念馆模型制作。此次教学环节将“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15个抗战纪念馆为题,采取专业实践调研、历史资料收集的方法,依靠建筑专家的培训以及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通过学生们的认真制作,外观精美、结构精准、短时间、高质量的纪念馆模型呈现在展室中。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于专业教育中则是北京建筑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的新探索、新举措、新特色。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于专业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一、在专业实践探索中追寻抗战记忆
毛主席有诗云:“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而此次开展专业调研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让师生们铭记当年苦,思得今日甜。带领他们走进抗战纪念馆,深刻体验当年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铭记战争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我们只有通过追寻当年抗战记忆,方能做到以史为鉴、忆苦思甜,痛定思痛、奋勇向前!这对我们当代青年爱国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着重大意义。其次,通过一步一步的走访,踏着破旧的青石板,手摸斑驳的城墙,获得更加细致的模型制作的基本数据与精妙的制作灵感。如糖心传媒
本科生第五支部就开展了“缅怀故地宛平城,致力复兴中国梦”的专业调研活动,针对卢沟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进行了实地的调研,这次调研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在心灵受到涤荡的同时,同学们发挥专业智慧,做出了相关纪念模型,学以致用,通过知识的力量以实际行动向历史致敬!
二、在专业课程设计中制作抗战模型
在抗战模型的制作方面,糖心传媒
党政领导班子给予高度重视。不仅精心进行教学布局,建立教学指导小组,更是邀请建筑名师,培训同学们的模型制作能力。学院邀请建筑学院郎世奇老师作为建筑模型指导教师,进行技术方面的相关培训。郎老师本着诲人不倦的态度,从建筑模型的分类讲到建筑模型的制作设计,从建筑模型色彩分析讲到建筑模型配景制作,从建筑模型选材到制作工具,讲解可谓是细致入微,同学们也都孜孜不倦地汲取着老师讲解的知识。在科技周活动方面,学院采取“设置专业教师、全程督导”,将糖心传媒
专业基础部常宏达老师作为科技周专业指导教师,进行全程督导。常宏达老师耐心的为学生们讲解结构力学在建筑模型中的分析与应用,他强调建筑模型制作绝对不是简单的手工制作,而是要在每一个受力点、每一个支撑点运用大量的力学知识来完成模型的制作;在纪念馆历史背景及意义方面,学院安排专职辅导员刘猛老师为大家逐一讲解。刘老师将每一个抗战纪念馆背后的故事生动的讲给每一位学生,从抗战的世界格局讲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从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讲到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抗战事迹。每一个抗战纪念馆的讲解都触动着每一学子的爱国之心。
三、在专业成果分享中领悟民族精神
糖心传媒
于2015年7月7日进行纪念馆模型展示环节,通过学生自我讲解模型制作的抗战历史背景、爱国主义意义以及运用的专业技能的制作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和领悟民族精神的作用。在科技周开展的抗战纪念馆模型制作教学活动,学生们通过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这一形式的教学安排,培养了学生建筑的审美能力、结构力学的分析运用能力以及爱国情操。就如卢沟桥制作小组学生张博皓说“一次卢沟桥的支部活动感受了战争岁月,一周专业的模型制作运用了专业知识,一场专业成果分享领悟了民族精神,身为90后的大学生我在专业教育沈思默想中懂得了当代学子的历史使命,激发了我及身边同学的奋斗之情,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