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为纪念抗战胜利并透过抗战的历史背景深入了解红色景区周边的交通情况。北京建筑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党支部书记刘猛老师和教师党支部书记李之红老师于2015年5月17日带领着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大一新生等开展了红色景区宛平城周边交通状况调研的活动。
众所周知,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于是我们带着为什么日军会将卢沟桥作为引发抗日战争的起点,以及宛平城交通存在的重大意义等一系列问题来到卢沟桥进行调研。
在交通方面上来看,早在战国时代,芦沟河渡口一带已是燕蓟的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原来只有浮桥相连接。1153年金朝定都燕京(今北京市宣武区西)之后,这座浮桥更成了南方各省进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门户。车水马龙,行人相接,原有的浮桥显然已不能适应都城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交通上的需要。金世宗才诏命建桥。而因为是交通要地,所以当年日本侵略者才会想要在卢沟桥打开中国的门户。这也就意味着在当时卢沟桥是南北链接的咽喉,也是军事重地。除去卢沟桥日军想进驻北京将南北链接绝无他法。
在今天我们故地重游,在卢沟桥作为红色景区的交通状况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知道卢沟桥已不仅仅是通往北京的必经之路了,历史就像一场老电影,现在的卢沟桥存在留下的只是我们对抗日战争的爆发的回忆。今天的卢沟桥,作为红色景区,并在宛平城内建立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周边的交通问题上存在着一些缺点与不足,李之红老师针对附近的交通情况结合专业知识为我们进行了讲解:1、在车流量较大的环境下,拥堵现象很严重;2、交通管理工作不到位,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违章停车的现象很常见;3、部分停车厂的利用率不高;4、交通设施不完全; 5、收集宛平城相关数据,做出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的宛平城三维交通空间。
在老师讲解过后,我们学生党员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从历史、人物、变化、来感受宛平城。同学们分别通过走访当地居民、查阅资料文献、在建设宛平城的施工单位查询图纸、等方式进行调
作为红色景区在宛平城内部的建设可以说将古城风貌展现的淋漓尽致,然而保留古老的底蕴的同时又要满足时代的需求尤其困难,在这方面我们将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在调研后期的工作中对宛平城附近的交通情况加以规划,制定出详尽的调研报告书,并希望宛平混乱的交通情况得以改善。
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宛平城及卢沟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抗战爆发的起点,它是抗战胜利的纪念。在刘老师和李老师讲解的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对专业知识以及道路历史的了解,充分考察了宛平城周边的交通状况,体验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此次参观调研的活动对于我们是一次深刻的体验,身为学生党员的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不断增强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感受历史文化中的深远意义。
此次活动旨在结合七七事变的历史影响调查研究宛平城附近交通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加强所学知识的专业性,使其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加深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学会珍惜这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继续发扬我们民族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伟大精神,以满腔热情和满心热血肩负起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文章来源:糖心传媒
撰稿人:刘猛
编辑人:单晨旭
摄影:孙仕琦
审核人:王秉楠